

銷售電話:18822807658
售后服務:0755-36958123
銷售傳真:0755-28159698
公司郵箱:weinixun@126.com
辦公地址:深圳市光明區(qū)光明街道白花社區(qū)第一工業(yè)區(qū)一號路洽豐工業(yè)園廠房A座三層

摘 要
折疊式移動電話的設計開發(fā)流程中,翻蓋測試是相當重要的可靠度測試的項目。所謂翻蓋測試,就是將折疊式移動電話連續(xù)進行掀蓋及合蓋數萬次。由于軟性電路板連接折疊式移動電話的上蓋(Folder)及下蓋(Base), 在連續(xù)進行掀蓋及合蓋數萬次下,軟性電路板因受力變形等問題,導致其內部線路受損,Folder的液晶顯示模塊(LCM)顯示異常。
先前的設計者于設計相關部位尺寸及相對位置時,只能依經驗法則設計,無法事先評估。本文利用MSC MARC 為分析工具,先利用前處理器建立軟性電路板,Folder和Base等有限元素模型。藉由控制邊界條件的方式將軟性電路板推入Folder和Base的限制空間,以了解軟性電路板安裝于機構內部定位的彎折外型及預應力,再進行掀蓋及合蓋的模擬,得知其中軟性電路板彎折外型及應力變化, 作為評估軟性電路板的設計參考。
一、前言
隨著市場的快速變動,移動電話研發(fā)時程逐漸縮短,利用計算機輔助仿真分析(CAE),縮短研發(fā)流程已成為眾多廠商研究的課題,其中翻蓋測試是相當重要的的項目。所謂翻蓋測試,就是將折疊式行動電話連續(xù)進行掀蓋及合蓋數萬次。由于軟性電路板連接折疊式行動電話的上蓋(Folder)及下蓋(Base),在連續(xù)進行掀蓋及合蓋數萬次下,軟性路板因受力變形等問題,導致其內部線路受損,Folder 的液晶顯示模塊(LCM)顯示異常。
先前的設計者在設計軟性電路板尺寸及結構相對位置時,只能依經驗法則設計,無法在成品未完成前做事先評估,事后只能依翻蓋測試的結果來判斷測試失敗的原因, 無法獲得定性或定量的數據。本文利用FEM 的分析方法,以MSC MARC 為分析工具,利用前處理器Patran 及Mentat 建立軟性電路板、Folder 和Base 等有限元素模型,嘗試獲得定性或定量的數據,但考慮到軟性電路板結構組成及疲勞問題的復雜性, 將問題局限軟性電路板翻折壹次的過程,也就是將軟性電路板仿真組裝至定位,以了解軟性電路板安裝于機構內部定位的彎折外型及預應力,再進行掀蓋及合蓋的模擬,得知其中軟性電路板彎折外型及應力變化,作為評估軟性電路板的設計參考。
二、軟性電路板結構說明及有限元素模型的建立
軟性電路板(FPC)連接折疊式移動電話的Folder 及Base 的pcb(印刷電路板),但受限于折疊式移動電話內部狹窄的空間,單層FPC 無法容納所有的線路,故多層FPC 廣泛運應在折疊式移動電話(如圖一)。且為降低FPC 整體的剛性,降低應力值,增加可靠度,每層彼此幾乎相貼但不相粘。
圖一 多層軟性電路板
每一層軟性電路板構成基本上是copper foil ,adhesive,polyimide迭壓組成,為使有限元素模型更能符合材料與幾何的特性,先利用pro-e 依序建出與真實狀態(tài)相同的CAD 模型 (如圖二、三),再以Patran 建立FPC 的3D elements。
圖二 CAD 模型-膠部分的幾何外型
圖三 CAD 模型-銅線部分的幾何外型
FPC 穿梭于手機內部狹小的空間,故其組裝位置必須重新確認,以厘清相關的位置及彎折的過程中,實際contact 的位置,以利問題的分析(如圖四、五、六)。
圖四 FPC 和JACK 干涉
圖五 確認FPC 和其他部位的接觸(I)
圖六 確認FPC 和其他部位的接觸(II)
整個model 網格以六面體(Hexa)元素為主,考慮到整體model元素數目,四層軟性電路板只取出兩層,每一層FPC 只有一層六面體元素,機殼及部分零件也是以六面體元素為主(如圖七)。
圖七 整個FEM 模型
三、分析程序及結果
整個分析程序為軟性電路板翻折壹次,也就是將軟性電路板仿真組裝至定位,再進行掀蓋及合蓋的模擬,故整個分析程序可分為兩個步驟-模擬組裝及folder 進行掀蓋旋轉。
首先,仿真組裝就是依相關幾何位置,將整個組裝程序分解為數個loadcase,分別藉由個別loadcase 的動作,將軟性電路板推入Folder和Base 的限制空間,得到軟性電路板安裝于機構內部定位的彎折外型(如圖八)。其次,folder 進行掀蓋旋轉就是等軟性電路板真實定位后,再旋轉約150 度(依各手機設計有所不同),此時就可從模擬狀況得知,在旋轉過程中,軟性電路板變形及大應力位置。
圖八 組裝完成FEM 模型
本文分析工具為MSC MARC,計算軟性電路板前,本文先計算單層軟性電路板。圖九、十為單層軟性電路板的計算結果,如一般預估在軟性電路板的轉角處為大應力位置,其原因除了轉角附近易產生應力集中現象及轉角接近旋轉中心外,當hinge 旋轉時,因軟性電路板旋轉擺動的偏移量會變大,較大的偏移量與外殼的接觸摩擦也是產生應力的原因。雙層軟性電路板的應力分析結果如圖十一、十二,與單層的結果相去不遠。局部放大雙層與單層板的結果如圖十三至十六,發(fā)現單層與雙層在應力分布趨勢相同。圖十七、十八為單層、雙層開蓋接觸狀態(tài)圖。圖十九至二十二為單層、雙層開蓋、合蓋的變形輪廓。由接觸狀態(tài)圖及變形輪廓圖比較發(fā)現單、雙層的分布趨勢相同。圖二三至二四為開蓋、合蓋的實體剖開圖,與單、雙層的變形輪廓比較,也相去不遠。
圖九 單層合蓋應力大位置
圖十 單層開蓋應力大位置
圖十一 雙層合蓋應力大位置
圖十二 雙層開蓋應力大位置
圖十三 局部放大圖-雙層開蓋應力
圖十四 局部放大圖-單層開蓋應力
圖十五 局部放大圖-雙層合蓋應力
圖十六 局部放大圖-單層合蓋應力
圖十七 單層開蓋接觸狀態(tài)
圖十八 雙層開蓋接觸狀態(tài)
圖十九 單層開蓋軟性電路板輪廓
圖二十 單層合蓋軟性電路板輪廓
圖二十一 雙層開蓋軟性電路板輪廓
圖二十二 雙層合蓋軟性電路板輪廓
圖二十三 手機開蓋剖面?zhèn)纫晥D
圖二十四 手機合蓋剖面?zhèn)纫晥D
四、結論
由分析觀察發(fā)現,軟性電路板破壞原因為folder 旋轉造成軟性電路板轉角產生應力集中的現象,加上hinge 旋轉時,軟性電路板旋轉擺動的偏移量會變大,產生接觸摩擦。要避免舒緩這此問題,可由縮小軟性電路板寬度、加大內圓角的半徑、加大housing 于hinge 處的空間及調整軟性電路板相關幾何位置等措施改善。
由應力分布及變形趨勢而言,單層與雙層的分析結果有部分的一致性??紤]到單層、雙層與四層的運算時間(運算時間比約為1:10:100),用單層的分析來評估問題是較為可行。
軟性電路板copper foil ,adhesive,polyimide 分別作mesh 雖然較接近真實的model,但考慮到手機產業(yè)的時效性,可嘗試用等效板的概念來降低model 的復雜性。
2
- 上一篇:QC七大手法
- 下一篇:線路板(PCB)數控銑床的銑技術分析